率先开展“港长制”试点,建立市、镇两级“港长”组织体系,压实渔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运行“渔港管理站”,整合涉渔涉港部门和沿海镇渔业管理力量,推动渔船监管关口前移;率先开展渔获物可追溯标签试点,全链条管控渔获物……
近年来,温岭市以“港长制”为统领,扎实推进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推动实现渔业管理从投入为主向产出为主转变、渔船管理由海上为主向渔港为主转变,探索走出了“依港管渔、依港保安、依港管船、依港兴业”新路子。
温岭市是渔业大市,渔业安全生产问题一直以来是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成为渔港管理的关键所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于盯牢“一艘船”。
温岭市全面推行渔船进出港报告,严格落实渔船安全管理记分办法,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渔船船东、船长和所在渔业公司进行记分惩戒,列入安全隐患黑名单。通过整合重组,将全市75个渔业村(公司)整合为33家渔业公司,彻底改变渔业公司“低散乱”现象。全面推行非捕捞小型船舶纳规管理。全市共纳规小型船舶1086艘,其中公司化管理524艘,集体管理564艘。
同时,加强渔民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对渔船实行动态编组管理。去年通过编组生产,第一时间救起落海船员43余名。通过一系列努力,温岭市渔船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呈“台阶式”下降。
科技助力,渔船、渔获物管理更精细
位于中心渔港石塘港区的石塘渔港管理站里,有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屏幕上,最近24小时之内渔船进出石塘港区的报告信息、渔获物上岸情况等一览无余。
“这套渔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渔民手机中的‘渔港通’App相连,能加强渔船进出港报告和渔获物定港上岸绿色标签认证发放管理工作。”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将对不主动报告的渔船实行登船检查,对发现问题的船只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基本实现温岭籍渔船进出港报告100%,还能对外地籍渔船停靠温岭码头装卸渔获物实行全过程监管,推动渔船管理精细化。
在全域推行进出港报告制度的同时,温岭市还借助“渔港通”手机App,在中心渔港石塘港区和礁山渔港开展渔获物溯源试点,落实110艘试点渔船,对渔获物实施电子标签溯源管理,全面加强产出源头管控。试点以来,上报捕捞日志、海上交易、港口交易等1.7万余次,上报渔获物总量8804余吨,海上渔船渔获物溯源扫码5856次,定港上岸渔获物662万余吨。
与此同时,温岭市还以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为抓手,深入挖掘石塘渔港渔业文化,建设渔港经济区和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塑造现代化渔港样板区。仅去年,石塘渔区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有力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增收致富,实现了渔业强渔区美渔民富。
相关问题